网站首页 > 百姓健康> 文章内容

尽量让每个家庭买得起药看得起病br桂林卫生惠民工程织就百姓“健康网百姓健康

※发布时间:2015-4-10 14:51:36   ※发布作者:平民百姓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近年来,我市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七大健康惠民工程,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等问题,为广大市民

  织起了一张“健康网”。 图为医卫人员和志愿者到低保老人家中送医送药送温暖。记者唐侃摄

  □本报记者 周文俊

  让谭先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,去年7月,他年仅7个月的孩子患病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8天,医疗费用将近1.5万元,但最后他只需支付10%的医疗费即1500元便可出院。

  “医院说,孩子所患疾病属于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,加上我们参加了新农合,又是农村低收入家庭,按只需要付10%的医疗费就行。”当时,带着孩子出院后的谭先生如释重负地说。来自灌阳县农村的谭先生坦言,对于他们这种农村低收入家庭来说,1.5万元的医疗费绝对是一笔巨款,如果没有大病医疗保障,他们的生活将更加窘困。

  让每个家庭、每个群众看得起病并健康快乐地生活,是桂林市委、市的不懈追求。近年来,桂林市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七大健康惠民工程,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和大病补偿等机制,积极推动桂林中医药事业复兴,努力破解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等问题,织起一张惠及广大市民的健康网。

  七大健康惠民工程织就百姓“健康网”

  2014年,我市继续将健康惠民列入市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之一,全年投入1.216亿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、地中海贫血防治、艾滋病防治、农村计生家庭“爱心保险”和小额贷款贴息等七大健康惠民工程,织起一张惠及广大市民的“健康网”。

  “2014年,我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80.8093万人,平均参合率达99.46%,超过自治区要求参合率达95%的目标任务,较2012年增长1.16%。”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全市共拨付财政补助资金8253.07万元,受益农民住院补偿达495.49万人次。

  在通过新农合和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同时,我市积极为群众建立健康档案,预防疾病发生。2014年,我市继续以儿童、孕产妇、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,面向全体居民免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提供了预防接种、儿童健康管理、孕产妇健康管理、老年人健康管理、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1大类卫生服务,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达到35元;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83.23%,较2011年的57.4%提高了25.83%。

  预防疾病发生更需要从源头抓好防治,为此,我市持续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。据统计,2014年,我市累计投入982.17万元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,共免费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夫妻检查30799对,占自治区下达检查28990对夫妻任务的106%。检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血清学五项、梅毒螺旋体、风疹病毒、巨细胞病毒等14项,有效防控出生缺陷风险,群众的优生知晓率达到80%以上。

  地中海贫血在桂北地区属于高发病,2014年我市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,通过免费婚检、孕前检查、产前筛查到产前诊断等一系列措施,避免重型地贫患儿出生。全年共为310名孕妇进行了地贫产前诊断,查出中重型地贫胎儿85例,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13年下降0.7‰。在艾滋病防治方面,2014年,全市共投入1046万元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,全年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.82%,病死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.24%,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在我市蔓延。

  抓好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同时,更要帮助群众积极发展生产。多年来,农村计生家庭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实施,为我市困难计生家庭解决了急需的发展资金问题。2014年,全市办理计生小额贴息贷款2076户,比自治区下达任务821户多1255户,到期已贴息金额为319.87万元,占当年到期贷款应贴息金额的84.2%,较自治区下达65%指标高出19.2个百分点。另外,旨在提高广大计生家庭对抗意外、健康等风险能力的“爱心保险”,2014年全市共办理95782户,为发生理赔的1266户计生家庭理赔金额484.25万元。

  医疗救助大病补偿大大缓解群众“看病难”

  家住象山区龙船坪社区的阳小平,家庭困难,长期靠吃低保维持生活。去年,她因身患重病在南溪山医院治疗,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她的家庭不堪重负,不得不申请困难群众医疗救助。根据她的病情和家庭困难程度,象山区民政部门为她申请了1.2万元医疗救助金。

  “像阳小平这样的低保户,如果按照以前的政策,必须先自己垫付医疗费,然后拿找社区申请,通过街道办、城区民政局逐一审核,才能领到医疗救助金。”象山区民政局负责人说,在2014年城区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系统后,阳小平在南溪山医院治疗养病,民政部门为她提供的救助金将由医院与民政部门之间核算完成。

  “作为低保户,我们本身就没有多余的钱。帮我们困难群众垫支的政策,真是大大减轻我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和心理压力。”阳小平无不感激地说。

  阳小平的经历,是我市困难群众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实惠和便利的缩影。据悉,截至2014年,我市普遍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,并基本实现县域内救助经费及时结算。全年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.29亿元,救助困难群众29.05万人次。

  重特大疾病一直是导致广大群众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为进一步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甚至因病返贫等难题,2014年,我市17个县区继续将肺癌等20类重特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和救助,相比2012年,重特大病种增加了8个,大病补偿全年封顶15万元。

  荔浦县50多岁的农民老秦是去年享受大病补偿实惠的患者之一。因为大面积脑梗死,老秦去年8月一度昏迷,最后被送进桂林市中医院救治,经过近两个月悉心救治终于可以出院。

  “住院这段时间花了5万多块钱,好多都是问亲戚借的。”老秦家人说,好在医生告诉他们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属于重特大疾病保障范围,可以报销80%左右。“多亏了这个好政策,否则我们还要欠4万多的债呢。”老秦家人说。

  “仅去年一年,大病补偿受益群众就达15483人次,全年补偿金额1.25亿多元,可以说是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。”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全面复兴桂林中医药为患者带来“价廉”

  3月17日,桂林市壮、瑶医药分会在我市中医院正式成立,标志着我市在推进民族医药研究、培养民族医药人才,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复兴征程中再踏出新步伐。

  “随着现代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,中医药在陷入低谷后,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、独特的临床疗效、显著的预防保健作用和相对较低的诊疗费用,在和增进群众健康方面的优势也日益凸显。”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。为此,多年来,桂林市卫生等部门精心谋划和调研,于2013年7月研究出台《桂林市中医药复兴规划(2013-2020)》,提出全面打造以中药材种植、中药加工制造、中医特色诊疗、中医药养生、中医文化交流为主线的完整中医药产业链战略构想,全面复兴桂林中医药事业发展。

  2014年9月13日,以“中华文化,宣传中医科学”为主题的桂林市中医文化节正式开幕。为期5天的时间里,国医大师讲习班、崇华中医“漓江论坛”、“百姓文化大讲坛”中医、中医文化宣传周等一系列中医文化活动成功举办,在桂林市民中掀起了一股学中医、用中医的浓厚氛围。

  为全面复兴桂林中医药事业,我市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。从2014年3月起,我市陆续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开展10场“漓江论坛”系列,为1500多名中医医务人员和1800多名市民提供免费的中医知识大餐。另外,今年3月17日,我市又集中培训了260名壮、瑶医药人才,进一步壮大壮、瑶民族医药人才队伍。

  “目前,我市1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所有乡镇卫生院100%建立中医科,在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医疗、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相比西医,保健功能显著和价格低廉的中医药,在守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文章来源于http://www.daosimt4.com/MT4平台出租